来源:橄榄 时间:2023-02-26
本文目录
他有两种情况.............
第1个是
3+2是中专课程
初中以后 你就转入了中专了, 最后高考的话也只能考大专院校 而不能读本科院校
3+2 三门基础科 语 数 外 二门专业课程
第2种是
3+2是 三年高中 两年大学
其实3+2就是三年高中+两年大学,也就是大专
反正说来说去最后读的就是大专院校
3+2是高职办学里比较特殊的一种形式,普通高职一般是中职或者高中起点,学制三年,而3+2则是初中起点,前三年相当于中职阶段,后两年相当于大专阶段,毕业后颁发五年制大专专科文凭。为方便对接,很多学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实际采用2+3的模式。
在培养的时候,有的学校是自己培养五年一贯制也就是都在这个学校上,有的学校则是负责大专阶段,中职阶段委托职业类中专负责。
3+2
属于教育名词。所谓的“3+2”就是指高职生在高职高专学校读书三年,然后报名参加一个考试,如果该生被大专院校录取,就可以在那个学校读书两年。两年之后,该生就可以拿到该大专院校的文凭。就是所谓的“3+2”了。
还记得最原始的高考吗?我们当时考高,简单粗暴,分为文科和理科,每一科有六门课程。除了大家都考的语数外,文科生需要考的另外三门是政治历史地理,简称文综。理科生需要考物理化学生物,简称理综。等我们考完了,一场改革也来了,当时盛传的一句话就是,高中不分文理科了!然后,在一片改革春风中,我们迎来了3+3模式。前面的3依旧指的是语数外,后面的3指的是从六门课(政史地,物化生)中选择三门。这可是给了考生极大的自由组合权,按照排列组合原理,我掐指一算,我的天,有20种配比任你选择。很快,这种制度的弊端就暴露了。很多人选择了简单的地理,而物理就成了倍受冷落的科目,因为难呀!可是这样下去不行呀,全国学生都去学地理了,谁去研究物理?在一片建议声中,我们又迎来了一阵改革春风,正是我们现在看到的,3+2+1模式。同样的,前面的3依然是语数外,不同点在于,后面的3被拆成了2+1。2指的是在政治、地理、化学、生物中选择两门,1指的是在物理和历史中选择一门,这样一来,每个考生的选择方案降低到了12种。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在3+2+1的方案中,物理+化学+地理的组合法的可报专业比例达到了99.4%,而且,因为强制规定了物理与历史的二选一,这也就避免考生选择一些不合理的组合。比如,历史+政治+地理,或者物理+化学+历史等。总的来看,3+2+1的模式相比于3+3还是有一定的优势,但各省份选择不同,比如山东省,就没有顺风改变,依然采用3+3模式。
专业老师为你推荐属于你的专业及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