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橄榄 时间:2023-02-25
本文目录
首先要喜欢看书,心理学有很多领域,需要读的著作不下百本;然后你跟陌生人对话或面对面交流必须自然大方,否则心理咨询时怯场就不行了;你还需要有奋斗的决心,咨询师要接触很多病人,所以之前是要熟悉很多案例的。
高职生的心理害怕自己的专业找不到工作。
高职生其实心里最大的特征就是害怕上了里面的学,出来没有工作,拿着高职文凭,没有用人单位要他们,高职的文凭没有大学里的文凭有用,就算自己有专业技术,用人单位也不会给机会,心理忐忑不安。
本课程对促进学生向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转换具有重要作用。心理健康知识学习、体验服务于高职教育塑造健康心灵建设和谐校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感知、理解和掌握大学生生活、学习、交往、情绪情感、创业人生等必备的心理健康知识。能力目标素质目标知识目标1.3课程三维目标体验、领悟和训练大学生生活、学习、交往、情绪情感、创业人生等必备的心理健康技能。实践、学会和养成大学生生活、学习、交往、情绪情感、创业人生等必备的心理健康能力与素质。
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1.能保持对学习较浓厚的兴趣的求知欲望.
2.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接纳自我.自我意识是人格的核心,指人对自己与周围的世界关系的认识和体验.
3.能协调与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心理健康者经常能保持愉快,自信,满足的心情,善于从行动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情绪稳定行好.
4.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
5.能保持完整同意的人格品质.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培养健全人格.人格完整是指人格构成的气质,能力,性格和思想,信念,人生观等各方面平衡发展.
6.能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包括正确认识环境及处理个人和环境的关系.
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一个人的心理行为经常严重地偏离自己的年龄特征,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在中国,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农业人口众多,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在人们心目中,考入大学成为与个人命运、与财富、与家族的荣誉密切相关的大事,大学生也因此备受社会的关注与青睐。但是,大学阶段处于个人人生观、世界观真正创立的时期,尚未最后定型,有着很强的可塑性。特别是在当今风云变幻的高科技时代,居社会宠儿地位的大学生,难以抵御各种诱惑、观念的误导,走向自我的迷失与困顿。改变教学方式,真正让学生“站起来了望”式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自己、磨砺自己、锤炼自己、提高自己,拓宽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把大学只当成大学办,而是把其当成社会不可分割的一道链条。
了解自我、悦纳自我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子和优缺点都能做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分的期望和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能制定出切合实际的短、中、长期计划;同时,也会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但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 2.接受他人,善与他人相处心理健康的人乐于与人交往,不仅接受自己,也接纳他人,悦纳他人,认可别人存在的重要性和作用。既能与他人相互沟通和换位思考,又能获得别人的理解和接受;在集体中能与他人融为一体,与挚友同聚之时共享欢乐,独处沉思之时无孤独感;在与人交往的活动中积极的态度(如尊重、友善、信任、理解等)总是大于消极的态度(如敌视、嫉妒、畏惧、猜疑等);在社会生活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较充足的安全感。 3.正视现实,接受现实心理健康的人对周围的事物和环境能作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并能与现实环境保护良好的接触;既有高于现实的理想,又不会沉湎于不切实际的幻想与奢望之中;在社会生活中能主动的去适应周围,进而获得改变现实的机会,而决不会选择逃避。 4.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心理健康的人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喜不狂,忧不绝,胜不骄,败不馁;在社会交往中既不妄自尊大,也不退缩畏惧;对于得不到的东西不过于贪求,在社会允许范围内满足自己的需要;对自己现有的一切心怀感激;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占优势,也会有悲、忧、愁、怒等消极的情绪体验,但持续时间不会太长。 5.热爱生活,乐于生活心理健康的人珍惜和热爱生活,积极投身于生活,并在生活中尽情享受人生的乐趣;在工作中尽可能发挥自己的个性和聪明才智,并能从工作的成果中获得满足和激励。 6.人格完整和谐人格结构包括:气质、性格、能力、兴趣、动机、理想、信念、人生观等,心理健康的人在以上这些方面能够得到平衡的发展。人格作为人的整体的精神面貌能够完整、协调、和谐地表现出来 7.智力正常,智商在80分以上智力是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操作能力的综合。智力正常是人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在生命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都会有对应的心理反应,形成不同年龄阶段独特的行为模式。
大学生维护心理健康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是:健全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健全的人,应该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既知道自己的优势,也知道自己的劣势,能正确评价自我和自我发展。
自我意识健全的人,应该是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相协调一致的人。自我意识健全的人,应该是积极自我肯定的、独立的并与外界保持一致的人。
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疾病,没有痛苦,指的是一种积极的、能够使人们不断进步的心理状态。
除了疾病而言,还应该具备一些特点,比如可以持续学习,持续进步,可以良好的适应社会关系,良好的发展和保持亲密关系,能够有比较好的自我认知,并且能够在挫折中、困难中应对,使自己度过困难跟挫折,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且在相当程度上接纳自己的不足。
一是智力正常。智力,是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及实践活动能力等的综合,包括在经验中学习或理解的能力,获得和保持知识的能力、迅速而成功地对新情境做出反应的能力、运用推理有效地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这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与工作的基本心理条件,也是适应周围环境变化所必需的心理保证,因此,衡量大学生的智力是否正常,关键在于其是否正常地、充分地发挥了自我效能:即有强烈的求知欲,乐于学习,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二是情绪健康。其标志是情绪稳定和心情愉快。包括的内容有:愉快情绪多于负性情绪、乐观开朗、富有朝气,对生活充满希望;情绪较稳定,善于控制与调节自己的情绪,既能克制又能合理宣泄自己的情绪,情绪的表达既符合社会的要求又符合自身的需要,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有恰如其分的情绪表达;情绪反应与环境相适应。反应的强度与引起这种情境相符合。
三是意志健全。意志是人在完成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时进行的选择、决定与执行的心理过程。意志健全者在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力等方面都表现出较高的水平。意志健全的大学生在各种活动中都有自觉的目的性,能适时地做出决定并运用切实有准备的方式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能采取合理的反应方式,能在行动中控制情绪和言而有信,而不是行动盲目、畏惧困难,顽固执拗。
四是人格完整。人格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完善就是指有健全统一的人格,个人的所想、所说、所做都是协调一致的。人格完善包括人格结构的各要素完整统一;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不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目标和行动统一起来。
专业老师为你推荐属于你的专业及学校